如何把卡片笔记分享出去?

平常写笔记有一个特点: 大多数时候是小短篇。

小短篇的问题在于: 如何关联、如何聚合、如何分享?

关联方式:

  • 标签双链
  • 反向引用

聚合方式:

  • 连接权重
  • 连接地图
  • 基于网络连接权重的推荐

如何分享? wiki?


现在的各种平台,基于文件的比如 ob 在发布能力上比较弱,而基于数据库的比如 飞书、语雀、notion 这类 在掌控力上又比较弱。

有没有一种更兼容的方案? 要有对内容的掌控力 (基于 md 文件),又要有发布能力。


卡片笔记的关键,在于养成写笔记的习惯,在于让灵感快速落到文字上

关联的方式,用 标签 来解决

对于没有被关联到的内容,通过 随机浏览 的方式被触达

卡片笔记 的内在要求就是 持续整理


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写东西?

  • 没有意识到重要性,或没那么深刻 (动力不足)
  • 缺乏跑通的流程 (在舒适区中,对未知流程的恐惧)
    • 不知道往哪儿写?不知道怎么写? (心智负担过重)

卡片笔记解决什么问题?

  • 卡片笔记的一个观念是: 所有主题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卡片。
  • 所以写卡片笔记是可以没有 “分类”、”标题” 等问题的。
  • 抓住灵感,立马 “开始写!”
  • 核心是解决写作的开端心智负担重的问题

卡片笔记的 标签关联方式,带来的问题是什么?

  • 写作者会担心记不住标签,后面就找不到这篇文章了
  • 社区提供一些常用的标签系统,是经过验证的方案
  • 但学习的成本还是很高

这也就意味着,能真正认可卡片笔记这种关联方式的人,都需要提前认识到 标签系统 ,并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。


既然担心的是关联问题,是否可以构建更多的关联联系,让写作者不再担心找不到的问题?

  • 基于编辑时间的列表
  • 基于机器学习的关键词关联分析? (自动标签?)
  • 文章、主题 的关联度聚合,形成 关系度 指标,并且形成图谱
  • 基于 AI 的内容关联和重整理 (AI 思想秘书?)

相关文章:


Men in general judge more from appearances than from reality. All men have eyes, but few have the gift of penetration.
Niccolò Machiavelli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