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时间把握有感

世间有超级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尝试的东西,有很多的有意思活动值得参加,有非常多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思索探讨,有很多有趣的书值得阅读,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值得欣赏,有很多有趣的项目值得去做!!

核心啊,还是我们得有自己的目标,得有兴趣驱动,得摆脱有时候的慵懒,得把自己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!

很多时候,我们就只是处在一个 “懵逼” 的状态中而已,不知道自己该做啥,然后又因为有点无聊所以去看各种社交软件,于是最后被社交软件掌控了思绪,从一个角度来看,用 “精神鸦片” 来形容这些东西确实很贴切。

我们需要做的,是进入到另一个模式当中,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论是 外出欣赏美景,还是 出门运动锻炼身体,不论是 探索一项有趣的活动,还是 阅读一本书籍,不论是 写一点感悟文章,还是 阅读一些开源项目,不论是 练习一项技能,还是 研究制作一份美食……

休息的这段时间,时间利用真的不充分,不是一直处于 “创造的状态”,反观来看,3个月时间,足够我把一个领域研究得很深入,并且写出一册专栏了;足够我研究美食体系,锤炼厨艺以达到轻松制作一桌美食了;足够我纵情山水,拍出一套高质量的视频短篇了;足够我完成一个开源项目了;足够我阅读数十本书籍了;足够我练出腹肌了;足够我……

一个人拥有的时间不少,但要好好掌控自己的时间,否则就会被时光的小偷悄悄偷走。


古今往来,真正的大佬都是时间把控的高手,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更加重要,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有多珍贵。

以前老师教导我们: 老天是公平的,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 24 小时,多一秒都没有。大多数人的先天条件是类似的,人与人的差异在后天的影响是最大的。这个影响,无非就是不同人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同。

就从学习的角度来讲,有些人学习效率很高,有更明确的目标,用更高效的方法,把学习效果极大外显。以达到一天的学习成果胜过他人一周。 相比于一些人暑假的学习状态,每天拖拖拉拉,实际学习时间不足 2h,并且没有目标、没有全神贯注、没有结果构建,可想而知,这两种人的差别会有多大。

不仅学习如此,工作亦是如此。我们能感受到,越是大佬,越是惜时如金,越是讲究”高效”,目标要清晰、沟通要高效、做事要高效、思考要高效。

之前一个同事,技术大佬,每天工作十分专注,有自己对所做工作的系统性思考,半年后就成了团队的绝对核心,平常休息时常与人交流一些重要话题,自己休息的时候就打德州扑克或者日本麻将。 以前我以为打游戏是为了放松,直到有一次聊天,他说玩这个东西可以让脑子转起来…… 能成为大佬终究是有原因的。

“一万小时定律” 说只要我们在一个领域从事 10000 小时,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。”刻意练习” 告诉我们,这一万小时不仅仅是时间数量,还要充分利用才行。我们还听到过很多的哲言,比如 “少即是多,慢即是快”,再比如 “天才是 99% 的汗水和 1% 的灵感”。 我们评价大佬常用的关键词: “踏实”、”钝感力”、”甘于寂寞” 。

我从这些说法里面感悟到了一个大佬的成功道理: 耐得住寂寞,把握一分一秒的时间,投入到自己所在的领域,积累够了自然就成为了大佬。

时间啊时间,如此珍贵的宝物,可不能如指间流沙、过隙白驹啊,人这一生,时间终究是有限的,若不抓紧每一毫秒,把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创造绚烂的文明中去,又岂能在人生的终点抱着微笑离去呢。


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. Excellence, then, is not an act, but a habit.
Aristotle